“書法用具主要是指文房四寶,筆、墨、紙、硯。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配套的用具:筆筒、筆洗、筆舔、筆格、水盂、墨床、印泥盒、鎮(zhèn)紙等。
(8)茶針:由壺嘴伸入流中防止茶葉阻塞從而使出水流暢的工具。(9)茶箸:泡頭一道茶時,刮去壺口泡沫之具,形同筷子,也用于夾出茶渣,在配合泡茶時亦可用于攪拌茶湯。
茗爐:即用來燒泡茶開水的爐子。為表演茶藝的需要,現(xiàn)代茶藝館經(jīng)常備有一種茗爐,爐身為陶器,或金屬制架,中間放置酒精燈,點燃后,將裝好開水的水壺放在茗爐上,可保持水溫,便于表演。
匙置:跟筷架的功能相同,茶匙和茶夾直接散落在桌上不好看,而以匙置放置較整齊美觀,匙置材質(zhì)變化大,陶瓷、竹木、石置或塑膠的都有,單看個人預(yù)算和喜好來挑選。
茶壺: 用來泡茶的常用器具,材質(zhì)多為瓷質(zhì)、紫砂或者玻璃。紫砂壺具有透氣性好、保溫性能好、吸附茶汁等特點,常用于沖泡烏龍茶、普洱茶等。 飄逸杯: 根據(jù)現(xiàn)代工業(yè)技術(shù)與泡茶原理設(shè)計出的與傳統(tǒng)沖泡用具有別的現(xiàn)代泡茶用具。
茶漏(斗):放于壺口上導(dǎo)茶入壺,防止茶葉散落壺外。茶荷:屬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還可視茶形、斷多寡、聞干香。茶擂:用于將茶荷中的長條形茶葉壓斷,方便投入壺中。茶倉:分裝茶葉的小茶罐。
蓋碗 蓋碗亦稱蓋杯,是含蓋、碗、托三件一式的茶器。清代北方流行花茶,茶湯容量較多,具保溫功能的蓋碗便發(fā)展起來。蓋碗的口大,揭開碗蓋,茶湯、葉形都能觀賞得很清楚。
茶漏的使用方法,茶漏用于置茶時,放在壺口上,以導(dǎo)茶入壺,防止茶葉掉落壺外。茶盤的使用方法,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盤子,以盛接泡茶過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
茶具的各種名稱和使用如下:蓋碗是一種用來泡茶的器具,它可以用來泡茶,也可以用來做茶杯,用的材料有白瓷和玻璃。茶杯是用來飲茶的,有鈴鐺杯、斗笠杯、雞缸杯等不同的形狀。
基礎(chǔ)茶具 蓋碗:用于泡茶。公道杯:用于均勻茶湯、分茶。聞香杯:用于聞茶香,杯子較高。品茗杯:用于喝茶,杯子較矮。茶盤:用于盛放茶具、排水。茶葉罐:用于儲存茶葉。茶濾:用于過濾茶渣。茶巾:用于清理茶桌。
茶具按其狹義的范圍是指茶杯、茶壺、茶碗、茶盞、茶碟、茶盤等飲茶用具。我國的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yōu)美,除實用價值外,也有頗高的藝術(shù)價值,因而馳名中外,為歷代茶愛好者青睞。
本文暫時沒有評論,來添加一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