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松裝密度,是顆粒分散后自由落下堆積體,單位體積的重量。測試方法:樣品放在50到200目(視顆粒大小而定)的篩網上,篩網下放已知體積V與重量M0的圓柱體容器,用刷子輕刷樣品,使其通過篩網落到容器中,待容器滿,用細玻璃棒刮平,稱重量M1,則松裝比重=(M1 - M0) / V。它不僅與顆粒大小有關(松裝比重大的顆粒大),還與該顆粒群的“固氣表面活性”有關。
負極殼。百特粒度測試儀在進行生產制造時,廠家為方便人們使用,將機器的正極線接的是負極殼,方便進行操作,測試儀是用于以氦氣、氮氣為測試介質的耐壓、保壓測試。
1、金屬多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簡要概況如下:實驗室位置與支持:金屬多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位于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內,得到了該研究院的大力支持。設備情況:數量:實驗室設備總計超過200臺套,其中制備設備170余臺,檢測設備30余臺。
2、實驗室的核心研究領域涵蓋了金屬多孔材料的孔結構基礎理論、制備理論與技術、性能表征以及應用基礎理論。實驗室得到了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的全力支持,目前正處于積極的籌建階段,進行科研用房建設、儀器設備采購以及實驗平臺搭建等籌備工作。
3、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的金屬多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專注于多個研究領域,其中包括:首先,實驗室對金屬粉末多孔材料進行了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超細活性金屬粉末的開發(fā)和制備技術上,力求精細控制其孔結構,以優(yōu)化其性能。同時,實驗室還致力于探索金屬粉末多孔材料在實際應用中的可能性,并積極開拓市場應用領域。
1、金屬多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儀器設備主要包括以下幾類:WLP208費氏平均粒度測試儀:專用于測定粉末的平均粒度,適用于粒徑在0.250微米、孔隙度在25%95%的粉體,是測量精細粒度的重要工具。
2、金屬多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擁有先進的儀器設備,為粉體和多孔材料的研究提供了強大支持。首先,WLP-208費氏平均粒度測試儀專用于測定粉末的平均粒度,適用于粒徑在0.2-50微米、孔隙度在25%-95%的粉體,是測量精細粒度的重要工具。
3、實驗室位置與支持:金屬多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位于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內,得到了該研究院的大力支持。設備情況:數量:實驗室設備總計超過200臺套,其中制備設備170余臺,檢測設備30余臺。
4、金屬多孔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依托于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專注于該領域的核心研究。實驗室的核心研究領域涵蓋了金屬多孔材料的孔結構基礎理論、制備理論與技術、性能表征以及應用基礎理論。
5、基本情況: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成立于1965年,位于西安、寶雞、商洛三地,擁有七個研究區(qū)域。總資產達到365億元,配備了3000多臺套精密儀器設備。
6、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是我國重要的稀有金屬材料研究基地和行業(yè)技術開發(fā)中心、是稀有金屬材料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金屬多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超導材料制備國家工程實驗室、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西北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等的依托單位,地處西安、寶雞、商洛三地七區(qū)。
1、能力介紹:穩(wěn)定性測試儀(多重光散射儀)穩(wěn)定性分析儀TURBISCAN是一款基于多重光散射原理的先進測試儀器,被廣泛應用于化妝品、醫(yī)藥食品等多個行業(yè),為企業(yè)的配方篩選、工藝評價、品質把控、自主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測試原理 穩(wěn)定性分析儀TURBISCAN的測試原理基于多重光散射。
2、第一種是法國FORMULACTION公司生產的全能穩(wěn)定性分析儀TURBISCAN(重力沉降法)。TURBISCAN穩(wěn)定性分析儀:其采用了先進的多重光散射原理,重力靜置垂直掃描模式,提供了樣品穩(wěn)定性程度的定性定量到樣品不穩(wěn)定原因剖析所涉及的所有參數。
3、納米粒度及Zeta電位分析儀是一種準確、快速、便捷的納米、亞微米粒度分析測試儀器。與傳統(tǒng)基于頻移技術的光散射方法相比,其靈敏度可提高1000倍,特別適用于低介電常數、高粘度、高鹽度以及等電點附近等復雜測量條件下的樣品測量。
4、該檢測儀采用IEC標準,可內建企業(yè)標準。智能光束 (SmartBeam)技術:美國便攜式合金分析儀INNOV-X ALPHA-2000采用智能光束 (SmartBeam)技術既X射線管專門技術和多光束過濾技術,使合金分析儀達到非凡的穩(wěn)定性、檢測速度和使用壽命并具有極好的升級潛力。
兩者沒必然關系。當顆粒群中的顆粒都是球形時,費氏平均粒度 = 激光粒度分布數據中的D32(表面積平均徑)。
費氏粒度儀測得的是平均粒度Dsv ,與激光粒度測算出的D(3,2)類似。不過,費氏粒度儀是實際測得的,而激光粒度是依粒度分布,按顆粒是球形推算出D(3,2)的。就是說,被測顆粒接近球形則差異小,顆粒形狀越不規(guī)則則差異越大。
費氏粒度儀,給出的粒度數據,通常是“平均粒度”,相當于其它粒度儀數據中的D(3,2)。由于,一般顆粒形狀非球形,而各儀器測試原理不同;所以費氏粒度儀的數據,與其它粒度儀數據,難有“可比性”。它與“勃氏”粒度儀的原理基本一樣,有“可比性”。
費氏平均粒度,與勃氏比表面粒度儀,屬同類儀器,是可以轉換的。費氏平均粒度 = 60000 / 勃氏比表面積。式中:費氏平均粒度單位μ,勃氏比表面積單位平方厘米/立方厘米。設顆粒都是球形。和其他粒度分布測量的結果,除表面積平均徑,是無法轉換的。這是因為,測試樣品幾乎都不是球形的。
因為任何一個樣品的粒度分布范圍理論上可無限小或大。一對邊界粒徑通常能更好地表示樣品的粒度分布下、上限。粒度分布的離散度定義為分布寬度與平均粒度的比例,通常用x50代表平均粒徑,粒度分布范圍則用(x90 - x10)表示。離散度描述了粒度分布的相對寬度或不均勻程度。
比表面積和平均粒度:費氏粒度測定主要關注這兩個參數,它們能夠評估粉末的特性。顯著優(yōu)點:取樣量充足:由于取樣量較大,因此測量結果具有良好的重現(xiàn)性。與顯微鏡觀察結果一致:對于規(guī)則形狀的粉末,費氏粒度的測定結果與顯微鏡觀察結果相一致。
本文暫時沒有評論,來添加一個吧(●'?'●)